现代社会的商业模式已经从“组织+雇员”模式向“平台+个人”模式加速转型,在组织内部的协作平台上,每个人都尽可能主动或被动细化自己的能力标签,使自己能够被快速搜索和识别,工作价值也从时间导向型向效率导向型转变,对个人特质的开发、对平台分工协作的精细化将会成为商业发展的核心。

在这种生态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中,更多的人会意识到,人生的价值不止是沿着职业阶梯往上爬一条路,不必担心35岁被退休的职场中年危机,不必按照一条既定规划却了无趣味的职业道路走到黑,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、特质、优势去规划工作和生活的自由,创造自品牌,实现华丽转型。
例如:最近闹得风风火火的“996事件”,与其说是单纯的雇佣双方对工作制度的矛盾,不如说是互联网基层劳动力自品牌意识的集体觉醒,因为互联网圈子是最先转向“平台+个人”模式的职场赛道,每个人都是人才,有权利为自己代言。
为什么互联网行业总是最先“吹起春风”的行业?
因为互联网将传统的商业和社交模式变成了2C端主动展现价值。每个人都有一个登录互联网世界的ID,这是个人与世界交互的入口。这个ID不是名片上面单纯的年龄、性别、公司、职务等同质化信息,而是一个个体自我定位的意识合集,也就是充满了个性特质的“我是谁”。这包含了“自我形象、独特认知、价值主张、社交圈层、商业价值”等不可复制的属性,是个人的“数据DNA”。
个性越鲜明,标签越深刻,辨识度就越高,相应的自品牌就越容易建立,商业价值被引爆的几率就越大。 |